持续扩张中,紫光集团陷于亏损!
5月3日,自上交所债券信息披露平台获悉,紫光集团去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31亿元,同比盈转亏,下滑159.43%。
对于利润下滑,紫光集团表示,系财务费用增加及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具体看来,紫光集团去年财务费用为 65.22 亿元,同比增长 137.46%。紫光集团称,主要因为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公司加大融资规模所致。
2018 年 1-12 月,紫光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4.20 亿元,同比减少 14324.13 %, 主要因公司二级市场投资的公允价值波动所致。
此外,紫光集团去年资产减值损失为 17.19 亿,同比增长 215.33%,主要因业务增长及业务变化带动存货跌价准备增长。
记者注意到,紫光集团去年管理费用也出现大幅增长,该公司称,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为 104.19 亿元,同比增长 37.88%, 主要为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及正常业务增长所致。
紫光集团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公司可能面临集成电路下游 产业(手机、计算机产业)需求疲弱的风险,这将会影响到公司集成电路板块的收入。公 司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规模大、研发周期长,芯片下游产业不景气将影响公司研发 成本的及时收回,进而可能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集团称其战略定位是成为世界前列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芯片巨头。当下紫光集团主要业务涵盖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和能源环境业务等,布局广泛,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学大和紫光国微等上市公司及多家子公司。
在媒体报道中,作为紫光集团董事长和紫光系掌门人的赵伟国有“并购狂人”之称。紫光集团官网称,在赵伟国先生领导下,紫光集团6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斥资近60亿美元收购展讯、锐迪科、华三通信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
巨额的并购之外,紫光集团也因其庞大的芯片产业投资而引人关注。
紫光集团在发行文件中表示,公司未来3~5年仍将对芯片产业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公司与武汉、成都、南京和重庆等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将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地方基金和当地政府指定部门等共同投资建设芯片制造基地,以上芯片制造基地规划总投资合计约1000 亿美元,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紫光集团在2018年年报中称,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包括:芯片研发设计、芯片制造、 芯片封测、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基础平台与网络平台、终端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
紫光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在行业技术领域和全球市场方面的协同效应,把握住国家大力扶持集 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高速发展集成电路 业务,云网方面继续增强业务盈利能力,芯片方面不断突破存储器核心技术,逐步推进产 能爬坡,将紫光集团打造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持续扩张之下,紫光集团在收入上取得大幅增长。2018 年 1-12 月,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799.54 亿元,同比增长 38.98%,主要为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及合并范围增加带入所致。
具体分类来看,紫光集团的主营业务板块主要为 IT 及相关设备及服务、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2018 年度, 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55.92 亿元,其中 IT 及相关设备及服务板块实现营收 465.25 亿元,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务板块实现营收 123.32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70.93%和 18.80%。
与收入增长相伴随,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规模大幅上升。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2772.83 亿元,同比增长 33.22%。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紫光集团负债合计 2035.81 亿元,同比增长 57.52%。其中,流 动负债 794.53 亿元,同比增长 45.10%;非流动负债 1241.28 亿元,同比增长 66.65%。
新京报记者自上交所获悉,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披露2019年非公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项目,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项目承销商/管理人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目前状态为已反馈。
有报道称,此次申请发行纾困专项债,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投向与紫光集团主营业务有协同效应,但存在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企业,如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等,以共同做强做大产业。
2018年年末,赵伟国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你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你的运气也没有那么好,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来源:新京报
紫光集团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学大3家A股上市公司和紫光控股1家港股上市公司
紫光集团简介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改称清华紫光总公司。2009年6月,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并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占51%,民营企业健坤集团占49%,成为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市场化机制的国有控股企业。
目标:
未来5年,将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1,进入世界半导体公司前3名”的目标。
赵伟国(Victor Zhao) 董事长
1967年出生于新疆的一个偏僻小村庄。1985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学毕业后,赵伟国来到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以一个工程师的身份工作了三年,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工作。
1993年,赵伟国回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通信硕士学位,同时业余时间在紫光集团兼职担任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工程师。
1996年,赵伟国硕士毕业后,加入紫光集团,担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1997年,赵伟国先生出任清华大学旗下另一家公司同方电子的总经理。
2004年,赵伟国先生创办了私人企业健坤集团,从事IT、天然气、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
2009年,赵伟国先生的健坤集团入股紫光集团49%的股权,并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
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领导的健坤投资集团,最终在股权结构上,清华控股占51%,健坤占49%,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对赵伟国给予了高度信任,他先后担任集团总裁、董事长。
在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的6年多时间内,这家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在2011年确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紫光集团旋即在集成电路产业掀起了一系列并购。
并购:
=====布局手机芯片领域=======
2013年7月 紫光以17亿美元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展讯通信
展讯通信,国内最大的手机主芯片公司。展讯成立于2001年4月,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北京、天津和美国的圣迭戈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设有技术支持中心,在韩国、台湾和印度设有国际支持办事处。
2013年10月 紫光集团9.1亿美金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RDA锐迪科
锐迪科微电子(RDA)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RDA是排名国内前三的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在上海、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香港、台北、韩国设有销售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测试实验平台;积聚了大量在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射频系统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信号处理方面的技术专家。
---整合展讯与RDA后,紫光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经次于高通、MTK。
2018年:174亿!紫光集团已完成对法国芯片公司Linxens的收购
=====布局存储芯片领域=======
2015年5月 紫光以不低于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H3C“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新华三”2014财年营收约31亿美元,,拥有约 8000名员工,其中包括2500多名工程师,并拥有超过 5700余项专利。
“新华三”将包括惠普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与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总估值约45亿美元。
2015年7月 紫光集团希望以2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内存芯片制造商Micron镁光科技。后被美国政府拒绝。
2015年9月 紫光股份向西部数据注资37.8亿美元成最大股东
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Digital Corp)是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成立于1970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
2015年10月22日, 西部数据宣布190亿美元收购闪存制造商SanDisk,据传也是紫光集团在背后撑腰。
2015年10月 紫光集团向力成投资约6亿美元,获得力成约25%的股份,成为力成最大股东。
力成科技是全球半导体后段封测服务领导厂商之一,目前主要营运重心在台湾,在台员工人数逾11,000人,占力成全体员工人数约90%。力成将运用这次募集的大部分资金,积极在台湾扩建高阶封测产能及进行先进制程研发,延揽高端人才,并积极建立下一步发展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5年12月 紫光集团以23.94亿元收购南茂科技,紫光集团将取得南茂科技增资后约25%的股权,成为南茂科技第二大股东,并获得南茂科技董事会中的一个董事席位。
根据南茂科技和紫光集团签署的协议,南茂科技与紫光集团还将在LCD驱动IC、微机电组件(MEMS)、物联网相关组件(IOT)及无线电射频组件(RFIC)等产品的封装、测试方面开展合作。
2015年12月 紫光集团收购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
同方国芯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晶源电子,是国内压电晶体元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49。下属子公司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和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多年来,公司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用芯服务社会”的理念,推动智能卡芯片、特种行业集成电路、FPGA和存储器芯片等核心业务的发展,结合公司技术优势,提供差别化的产品支持与服务,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截至2015年末,公司总资产41.3亿,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8.8亿,年营业收入12.5亿。
2016年7月 紫光集团和武汉新芯联手进军存储器市场。
紫光集团已经收购武汉新芯的部分股权,而后者也将改名为长江存储技术公司(Yangtze Riv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中国武汉成立,2008年开始量产。武汉新芯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12英寸晶圆代工服务,专注于存储器及特种工艺的研发与生产。
2016年12月 紫光斥资约8亿加仓ZTE中兴通讯
2017 紫光获大基金和国开行1500亿投资,紫光半导体梦再继续。
免费
紫光集团!负债2000亿!
持续扩张中,紫光集团陷于亏损!
5月3日,自上交所债券信息披露平台获悉,紫光集团去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31亿元,同比盈转亏,下滑159.43%。
对于利润下滑,紫光集团表示,系财务费用增加及二级市场公允价值变动所致。
具体看来,紫光集团去年财务费用为 65.22 亿元,同比增长 137.46%。紫光集团称,主要因为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公司加大融资规模所致。
2018 年 1-12 月,紫光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54.20 亿元,同比减少 14324.13 %, 主要因公司二级市场投资的公允价值波动所致。
此外,紫光集团去年资产减值损失为 17.19 亿,同比增长 215.33%,主要因业务增长及业务变化带动存货跌价准备增长。
记者注意到,紫光集团去年管理费用也出现大幅增长,该公司称,管理费用(含研发费用)为 104.19 亿元,同比增长 37.88%, 主要为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及正常业务增长所致。
紫光集团表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公司可能面临集成电路下游 产业(手机、计算机产业)需求疲弱的风险,这将会影响到公司集成电路板块的收入。公 司集成电路产业前期研发投入规模大、研发周期长,芯片下游产业不景气将影响公司研发 成本的及时收回,进而可能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紫光集团称其战略定位是成为世界前列的高科技产业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前三的芯片巨头。当下紫光集团主要业务涵盖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和能源环境业务等,布局广泛,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学大和紫光国微等上市公司及多家子公司。
在媒体报道中,作为紫光集团董事长和紫光系掌门人的赵伟国有“并购狂人”之称。紫光集团官网称,在赵伟国先生领导下,紫光集团6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斥资近60亿美元收购展讯、锐迪科、华三通信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
巨额的并购之外,紫光集团也因其庞大的芯片产业投资而引人关注。
紫光集团在发行文件中表示,公司未来3~5年仍将对芯片产业保持较大规模的投资,公司与武汉、成都、南京和重庆等地方政府签订协议,将联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地方基金和当地政府指定部门等共同投资建设芯片制造基地,以上芯片制造基地规划总投资合计约1000 亿美元,公司将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
紫光集团在2018年年报中称,目前公司已经基本完成“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包括:芯片研发设计、芯片制造、 芯片封测、服务器、存储、交换机、基础平台与网络平台、终端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
紫光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充分利用在行业技术领域和全球市场方面的协同效应,把握住国家大力扶持集 成电路行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的方式,高速发展集成电路 业务,云网方面继续增强业务盈利能力,芯片方面不断突破存储器核心技术,逐步推进产 能爬坡,将紫光集团打造为世界一流的高科技产业集团。
持续扩张之下,紫光集团在收入上取得大幅增长。2018 年 1-12 月,公司营业总收入为 799.54 亿元,同比增长 38.98%,主要为公司业务快速增长及合并范围增加带入所致。
具体分类来看,紫光集团的主营业务板块主要为 IT 及相关设备及服务、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2018 年度, 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655.92 亿元,其中 IT 及相关设备及服务板块实现营收 465.25 亿元, 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业务板块实现营收 123.32 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70.93%和 18.80%。
与收入增长相伴随,紫光集团的资产、负债规模大幅上升。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总资产 2772.83 亿元,同比增长 33.22%。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紫光集团负债合计 2035.81 亿元,同比增长 57.52%。其中,流 动负债 794.53 亿元,同比增长 45.10%;非流动负债 1241.28 亿元,同比增长 66.65%。
新京报记者自上交所获悉,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披露2019年非公开发行纾困专项债券项目,拟发行金额为100亿元,项目承销商/管理人为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目前状态为已反馈。
有报道称,此次申请发行纾困专项债,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投向与紫光集团主营业务有协同效应,但存在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优质企业,如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等,以共同做强做大产业。
2018年年末,赵伟国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你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你的运气也没有那么好,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来源:新京报
紫光集团旗下有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学大3家A股上市公司和紫光控股1家港股上市公司
紫光集团简介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是清华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大型骨干企业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清华大学科技开发总公司,1993年改称清华紫光总公司。2009年6月,紫光集团增资扩股并引进新的管理团队,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占51%,民营企业健坤集团占49%,成为按照混合所有制模式,建立市场化机制的国有控股企业。
目标:
未来5年,将实现“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美元,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成为世界第1,进入世界半导体公司前3名”的目标。
赵伟国(Victor Zhao) 董事长
1967年出生于新疆的一个偏僻小村庄。1985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大学毕业后,赵伟国来到中国的硅谷—北京中关村,以一个工程师的身份工作了三年,从事自动控制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工作。
1993年,赵伟国回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通信硕士学位,同时业余时间在紫光集团兼职担任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工程师。
1996年,赵伟国硕士毕业后,加入紫光集团,担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的副总经理。
1997年,赵伟国先生出任清华大学旗下另一家公司同方电子的总经理。
2004年,赵伟国先生创办了私人企业健坤集团,从事IT、天然气、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
2009年,赵伟国先生的健坤集团入股紫光集团49%的股权,并先后出任总裁、董事长。
2009年紫光集团引入赵伟国领导的健坤投资集团,最终在股权结构上,清华控股占51%,健坤占49%,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对赵伟国给予了高度信任,他先后担任集团总裁、董事长。
在赵伟国进入紫光集团的6年多时间内,这家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企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特别是在2011年确立“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后,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紫光集团旋即在集成电路产业掀起了一系列并购。
并购:
=====布局手机芯片领域=======
2013年7月 紫光以17亿美元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展讯通信
展讯通信,国内最大的手机主芯片公司。展讯成立于2001年4月,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北京、天津和美国的圣迭戈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设有技术支持中心,在韩国、台湾和印度设有国际支持办事处。
2013年10月 紫光集团9.1亿美金收购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RDA锐迪科
锐迪科微电子(RDA)成立于2004年,致力于射频及混合信号芯片和系统芯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RDA是排名国内前三的本土芯片设计公司,在上海、北京设有研发中心,在深圳、香港、台北、韩国设有销售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测试实验平台;积聚了大量在数字/模拟电路设计、射频系统设计、功率放大器设计和信号处理方面的技术专家。
---整合展讯与RDA后,紫光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排名前三的手机芯片设计公司,经次于高通、MTK。
2018年:174亿!紫光集团已完成对法国芯片公司Linxens的收购
=====布局存储芯片领域=======
2015年5月 紫光以不低于25亿美元收购惠普旗下H3C“新华三”公司5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控股股东。
“新华三”2014财年营收约31亿美元,,拥有约 8000名员工,其中包括2500多名工程师,并拥有超过 5700余项专利。
“新华三”将包括惠普全资子公司华三通信与惠普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总估值约45亿美元。
2015年7月 紫光集团希望以2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内存芯片制造商Micron镁光科技。后被美国政府拒绝。
2015年9月 紫光股份向西部数据注资37.8亿美元成最大股东
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Digital Corp)是全球第二大硬盘生产商,成立于1970年,目前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在世界各地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为全球五大洲用户提供存储器产品。
2015年10月22日, 西部数据宣布190亿美元收购闪存制造商SanDisk,据传也是紫光集团在背后撑腰。
2015年10月 紫光集团向力成投资约6亿美元,获得力成约25%的股份,成为力成最大股东。
力成科技是全球半导体后段封测服务领导厂商之一,目前主要营运重心在台湾,在台员工人数逾11,000人,占力成全体员工人数约90%。力成将运用这次募集的大部分资金,积极在台湾扩建高阶封测产能及进行先进制程研发,延揽高端人才,并积极建立下一步发展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
2015年12月 紫光集团以23.94亿元收购南茂科技,紫光集团将取得南茂科技增资后约25%的股权,成为南茂科技第二大股东,并获得南茂科技董事会中的一个董事席位。
根据南茂科技和紫光集团签署的协议,南茂科技与紫光集团还将在LCD驱动IC、微机电组件(MEMS)、物联网相关组件(IOT)及无线电射频组件(RFIC)等产品的封装、测试方面开展合作。
2015年12月 紫光集团收购同方国芯36.39%的股权
同方国芯的前身是成立于2001年的晶源电子,是国内压电晶体元器件领域的领军企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49。下属子公司北京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和西安紫光国芯半导体有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多年来,公司坚持“科技改变生活,用芯服务社会”的理念,推动智能卡芯片、特种行业集成电路、FPGA和存储器芯片等核心业务的发展,结合公司技术优势,提供差别化的产品支持与服务,向股东提供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截至2015年末,公司总资产41.3亿,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8.8亿,年营业收入12.5亿。
2016年7月 紫光集团和武汉新芯联手进军存储器市场。
紫光集团已经收购武汉新芯的部分股权,而后者也将改名为长江存储技术公司(Yangtze Riv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于2006年在中国武汉成立,2008年开始量产。武汉新芯面向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12英寸晶圆代工服务,专注于存储器及特种工艺的研发与生产。
2016年12月 紫光斥资约8亿加仓ZTE中兴通讯
2017 紫光获大基金和国开行1500亿投资,紫光半导体梦再继续。